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指通过冶炼、精炼和压延等工艺,将矿石或精矿加工成纯金属、合金及各类材料的过程。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、交通、电力、航空航天等领域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。从产业链看,行业覆盖矿山开采、冶炼加工、产品制造到市场销售,具备高度完整性。分类上,主要涵盖铜、铝、铅、锌、贵金属等细分领域。
随着新能源产业拉动需求,风电、光伏、储能领域对铜、铝的需求年均增长预计达12%-15%;国家发改委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间投入500亿元支持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升级,释放政策红利;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基建需求旺盛,2024年对东南亚出口占比提升至32%。但随着企业环保成本升高可能挤压利润空间、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壁垒,欧美“碳关税”政策可能抬高出口成本等原因,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铜矿
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,青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,如中国的稀世之宝--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铜制成的。铜矿石被称为"人类文明的使者"。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,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,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%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(又叫红铜)。它质软,富有延展性,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。
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,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,主要的只有16种。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(铜与硫、铁的化合物),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。
据国土资源部储量司,截至2001年底,全国共有铜矿区974个,保有铜储量(金属量)1941.86万吨,主要分布在江西、云南、湖北、西藏、甘肃、安徽、山西、黑龙江等省,这8省的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基础储量的76.40%。世界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、澳大利亚、秘鲁、美国、墨西哥、俄罗斯等国家,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。全球最大的铜矿为位于智利的埃斯康迪达(Escondida)铜矿,据必和必拓 2023 年运营报告,该矿2023年铜矿产量达到 107.3 万吨,同比增长1.8%。国内方面,江西铜业拥有的德兴铜矿是国内最大的露天开采铜矿山。
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需求国,中国精炼铜消费结构中,电力的占比达到 45%,家电占比 15%,交通运输占比 11%,建筑领域占比为 9%。
2024年中国铜材市场规模达1.2万亿元,占全球市场的42%,但高端产品自给率不足30%,对外依存度高,价格受国际矿业巨头制约。2024 年我国1-12月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2811.4万吨,同比增长2.1%,2025年1-7月中国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1731.4万吨,同比增长8%。
未来预计对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:
1.绿色转型驱动需求:新能源(风电、光伏)、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对铜材需求将持续增长,预计2030年相关领域用铜占比将超40%。
2.技术升级加速:高性能铜合金、超薄铜箔等产品研发成为重点,AI技术将推动智能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。
3.循环经济崛起:再生铜占比提升,2024年再生铜产量占总量约35%,政策推动下未来5年有望突破50%。(内容摘自“博思数据研究中心”)
铝矿
铝,银白色轻金属,有延展性。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,居第三位,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。航空、建筑、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,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,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。
铝矿是可以经济地提炼铝的一种天然矿石。我国铝土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,华北地台、扬子地台、华南褶皱系及东南沿海四个成矿区都具有较好的铝土矿成矿条件,尤以晋中-晋北、豫西-晋南、黔北-黔中三个成矿带成矿条件较好,资源远景也大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铝生产国或地区,2024年产量占全球近60%,产业链涵盖上游铝土矿、氧化铝,下游建筑、汽车、光伏等领域。
未来发展趋势有:
需求增长驱动:
1.新能源领域:新能源汽车(单车用铝量200kg+)、光伏支架(铝替代钢趋势)需求爆发。
2.出口潜力:海外减产(2024年海外减产32.5万吨)或提升中国铝材出口份额。
绿色转型加速:
1.低碳工艺:电解铝企业转向水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,降低吨铝碳排放。
2.再生铝布局:政策鼓励再生铝占比提升(目标2030年达30%)。
产能结构优化:
置换与整合:低效产能淘汰加速,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提升市场份额。
(内容摘自“博思数据研究中心”)
铁矿石
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,利用最广,用量也是最多的一种金属,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%左右。铁矿石主要用于钢铁工业,冶炼含碳量不同的生铁(含碳量一般在2%以上)和钢(含碳量一般在2%以下)。
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,铁矿石是含有铁单质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矿物集合体。铁矿石的种类很多,用于炼铁的主要有磁铁矿(Fe3O4)、赤铁矿(Fe2O3)和菱铁矿(FeCO3)等。世界铁矿石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、巴西、俄罗斯、乌克兰、哈萨克斯坦、印度、美国、加拿大、南非等国。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,主要出口国只有两个,即巴西、澳大利亚;南非、印度及加拿大属于第二梯队。
中国铁矿石分布主要集中在辽宁、四川、河北、北京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海南、贵州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和新疆等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随着钢铁工业的新一轮发展,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,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。全球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开始由日本、西欧逐步转为中国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,进口全球60%的铁矿石,2011年进口铁矿石高达6.86亿吨,2020年,进口量首次跃上11亿吨整数关口,2024年,我国进口铁矿石12.37亿吨(同比增长4.9%),创历史新高。
铅锌矿
铅锌矿,是富含金属元素铅和锌的矿产。
铅是人类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较早的金属之一。它是最软的重金属之一,也是比重大的金属之一,具蓝灰色,展性良好,易与其它金属(如锌、锡、锑、砷等)制成合金。
锌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金属较晚,是古代7种有色金属(铜、锡、铅、金、银、汞、锌)中最后的一种。锌金属具蓝白色,硬度2.0,具有良好压性。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制成合金或含锌合金,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、锡、铅等组成的黄铜等,还可与铝、镁、铜等组成压铸合金。
铅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,广泛应用于蓄电池(占比超80%)、合金制造、辐射防护、化工颜料等领域。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,锌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,锌金属具有良好的压延性、耐磨性和抗腐性,能与多种金属制成物理与化学性能更加优良的合金。
我国的铅锌矿主要集中在云南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广东、湖南和广西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铅生产国和消费国,中国铅产业链涵盖采矿、冶炼、加工及回收环节,其中再生铅占比逐步提升,但环保压力与技术壁垒仍制约行业发展。铅酸电池领域受锂电池替代冲击导致需求下降。2024年再生铅产量占比预计达45%,政策支持(如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)推动回收体系完善。铅碳电池、储能系统等新兴应用或成新增长点,但需突破能量密度与环保技术瓶颈。
2023年我国锌矿金属储量达5992.7万吨,期末同比增长30.05%,尽管国内锌矿生产能力有所提升,但由于资源限制,国内供应增量有限。未来几年,锌精矿的进口量预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。锌矿市场竞争激烈,主要集中在湖南、云南、内蒙古等资源丰富的地区,内蒙古地区的锌冶炼增长空间最大,成为未来产能增加的主要潜力区域。国家对锌矿行业的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资源保障、技术创新和环保要求等方面。近年来,政府加大了对再生锌产业的支持力度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(内容摘自“博思数据研究中心”)
黄金矿石
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,以化合物形式存在。金矿石的化合物大部分是造岩矿物,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,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。只有少部分是以氯化物和硫酸盐存在于海水和盐湖水中。海水是金矿石取之不尽的来源,金矿石在海水中主要以氯化金矿石形式存在,1m³海水中大约含金矿石1.3kg。
金矿石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,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、铂、锌等其他金属,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。
矿石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,因此,成色高低不一,一般在80%-90%之间。
金矿石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,在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分布区域有:南非、澳大利亚、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、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,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,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,澳大利亚也是一个重要的黄金生产国,其金矿主要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,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黄金生产国,金矿资源丰富,主要分布在河南、山东、内蒙古等地,美国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内华达州,俄罗斯的金矿资源也非常丰富,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,加拿大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,印度尼西亚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巴布亚省。以上地区的金矿资源丰富,但金矿的开采和提炼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,同时也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影响。
(内容来自网络)